中興大學基礎科技成果 啟發仿生設計、提升產業價值
          基礎科學為科技創新的基石,國立中興大學近年來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經費挹注下,在物理、生物科技、生命科學、化學等領域皆有傑出的表現,這些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對於仿生設計的啟發、產業價值的提升發揮具體的貢獻。
探究水生甲蟲附著原理 仿生設計潛力大
由興大物理學系副教授紀凱容所領導的生物物理學團隊,探究生物面對生存挑戰所演化出的解決之道,這些物理學原理的巧妙應用,也成為仿生設計的靈感搖籃。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附著力量測器和顯微攝影技術,記錄微附著毛在水中的吸附力與附著過程,發現水生甲蟲龍蝨兩種不同形態的附著毛,屬於較為原始的匙狀附著毛的橙斑大龍蝨,能產生相當於25倍自身體重的附著力,但具吸盤狀附著毛的太平洋麗龍蝨,則能夠產生自身體重60倍的附著力。此項跨領域科學研究成果,除揭開昆蟲在水中附著的力學奧祕外,亦能被運用於設計水下使用的長效微型吸盤及快黏快拆的膠帶。
利用粒線體與核基因序列 探討印度西太平洋寬額招潮蟹的演化
招潮蟹是海岸常見的底棲動物,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蟹類,但物種之間的關係並不明確,興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研究團隊,除利用傳統形態特徵之外,也加入粒線體與核基因序列,探討印度西太平洋所產招潮蟹之演化,解決了長久以來難以用形態特徵釐清的親緣關係。該研究成果之一為寬額招潮蟹之親緣關係,已獲刊登於新加坡萊佛士動物學報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另一研究則是探討特有種台灣招潮蟹之分類地位,確認其屬於特有亞屬,成果將刊登於國際動物分類群雜誌 (Zootaxa)。
延長蘭花花期及改變花型 提升花卉產值
興大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楊長賢研發出以基因改造及基因轉殖的方法,成功將花朵老化及凋落的時間延長,使洋桔梗原本2週的花期延長到5週,亦成功將花朵的花型改變,使蝴蝶蘭較小的唇瓣擴展變大成花瓣狀,這些突破性的研發成果,除可減低採收後的處理成本,增加農民收益外,亦創造出新的觀賞品種,可有效提高台灣外銷花卉的產業價值。
電漿共振技術 製作黃金玻璃藝術品
          黃金的外觀顏色為黃色,但在奈米尺度下不同粒徑大小的黃金奈米粒子則呈現七彩色澤,此現象稱為表面電漿子共振吸收效應。中興大學化學系林寬鋸研究團隊,所研發出的奈米級黃金鑲入玻璃表面的電漿共振技術,成功製造多色彩的黃金琉璃藝術品,其表面帶有瑰麗的金屬色澤,此技術有別於傳統藝術品的製作方式,此發明已取得中華民國及美國專利。
[Cover] 221A7958
221A7953
221A7964
221A7968
221A7971
221A7979
221A7981
221A7995
221A8002
221A8004
221A8007
221A8039
221A8028
221A8042
221A8051
221A8055
221A8056
221A8069
221A8062
興大生技所楊長賢特聘教授展示唇瓣經改良擴大成花瓣狀的蘭花(左)與一般蘭花的差異
興大生科系施習德教授展示招潮蟹的生態模擬模型1
興大物理學系紀凱容副教授以模型展示雄性龍蝨附著毛下壓(左)與拔離(右)的情況1
興大物理學系紀凱容副教授以模型展示雄性龍蝨附著毛下壓(左)與拔離(右)的情況2
221A7949
    Location
    Folder name
    2015年
    Author
    系統管理者
    Branch
    媒體公關組
    Created
    2015-07-06 16:56:44
    Last Updated
    2015-07-06 16:56:46